海融科技植物奶油 奶油的发展跨时代,民族企业海融科技铸就“中国奶油”

用户投稿 11 0

奶油的发展跨时代,民族企业海融科技铸就“中国奶油”

来源:环球网

在烘焙食品的领域里,奶油是一项重要的原料,被广泛应用在西点、蛋糕、面包的制作中,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据了解,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奶油产品历经85年的发展和5次迭代,已进入“5G”时代。走在行业前沿的民族企业海融科技推出了“飞青花”奶油产品,使用非氢化精炼植物油作为原料,兼顾健康和口感,引领了奶油“5G”时代的健康饮食新潮流、新趋势。

1935年,民族实业家吴百亨创建的百好炼乳厂首次试制奶油成功,我国第一个奶油品牌“白塔牌”面市,标志着中国奶油进入“1G”时代——动脂奶油时代。动脂奶油尽管香味饱满、口感润滑、入口即化,但脂肪含量较高。同时,其高昂的价格和较短的保质时间,也使动脂奶油很难“飞入寻常百姓家”。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从丹麦引进人造奶油生产设备,中国奶油进入“2G”时代——人造奶油时代。人造奶油(麦淇淋)虽然口感逊色于动脂奶油,但是其亲民的价格还是博得了那个市场经济起步时代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一代人“童年的回忆”。

20世纪90年代, “鲜奶油”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奶油进入“3G”时代——“部分氢化油”时代。由于相对于麦淇淋,“部分氢化油”在口感上更加细腻,入口即化,因此受到了当时处于消费结构转型期的中国市场广泛欢迎。

海融科技植物奶油 奶油的发展跨时代,民族企业海融科技铸就“中国奶油”

进入21世纪,随着油脂氢化技术的进步,中国奶油进入“4G”时代——“完全氢化油”时代。“完全氢化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更低,兼顾美味和健康,迎合了新世纪日趋成熟的消费者的需求。

如今,物质的充沛让人们不再满足于食物本身的美味,更关注绿色、健康和个性化。2018年,以“飞青花”为品牌的海融非氢化奶油成功上市,标志着中国奶油进入“5G”时代——属于非氢化乳脂植脂复合奶油的时代!

中国奶油产品的发展和迭代,是半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的见证。海融科技传承了民族企业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的基因,把中国“智造”倾注在最新一代的“飞青花”奶油产品之上。

早在2001年,刚刚成立的海融科技就推出了一款具有中国特色的植脂奶油(AAA植脂奶油)。2011年,海融科技选择采用“完全氢化植物油”,使植脂奶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0.3%(按国标允许标注含量为“0”)。而直到2015年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才宣布3年内禁止“部分氢化植物油”用于人类食品的制造,海融科技的前瞻性远超国际同行。2016年,海融科技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又推出使用非氢化精炼植物油作为原料的跨时代植脂奶油,从根本上解决了反式脂肪酸的困扰。2018年,海融科技对非氢化奶油进行技术革新,重塑植脂奶油健康安心的品类形象, 以全新品牌形象“飞青花”引领烘焙行业绿色健康新趋势。

近年来,随着健康饮食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寻求灵活的饮食选择,“弹性素食主义”成为主流饮食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植物性饮食获得增长势头。与动物性肉类和乳制品相比,不断增加的健康担忧让消费者对多吃植物性饮食的兴趣更浓厚,植物性饮食在消费者中不断攀升。追踪全球食品饮料创新趋势超过26年的市场调研公司Innova Market Insights认为,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肆虐加速了健康的植物基饮食观念在全球兴起,全球食品行业将掀起“植物基革命”。

海融科技放眼全球,迎合全球食品行业“植物基革命”的发展趋势,同时融合中国智慧,照顾到消费者乳糖不耐受高发的特点,推出的“飞青花”奶油产品不仅兼顾了动物奶油的美妙口感和非氢化植脂奶油的优点,而且与“未来食品”更健康、更安全、更营养、更美味、更高效、更持续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海纳百川,融情世界。”海融科技“飞青花”作为国内代表着安心健康的“植物基”奶油品牌,将在烘焙行业以身作则,提供更多的绿色健康产品,引爆烘焙业“轻”食尚热潮!

海融科技IPO过会,植脂奶油产品面临挑战

深交所官网信息显示,烘焙原料企业上海海融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融科技”)于近日首发过会,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招股书显示,近年来海融科技在植脂奶油、果酱、巧克力产能利用率未满的情况下,存货数额连年走高,公司与实控人之间的关联交易往来也曾受监管部门质疑。

从主营业务来看,植脂奶油占海融科技九成左右营收份额,其他品类增长乏力,但无论在奶油产品还是烘焙专业服务上,海融科技都不乏恒天然、维益食品、立高食品等竞争对手。在动物奶油逐渐成为烘焙行业使用趋势下,海融科技未来恐面对更大挑战。

未满产状态下库存走高

2017年6月、2018年2月,海融科技曾两次向证监会递交了招股说明书。2019年11月,证监会披露,海融科技第三次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此次IPO,海融科技拟募资4.3亿元,用于植脂奶油、果酱、巧克力项目的扩产,以及冷冻甜点、冷藏库、科研中心等项目的建设。不过招股书显示,海融科技几大主营业务均未达到满产状态。

截至2018年底,海融科技植脂奶油、果酱、巧克力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8.28%、60.89%、86.73%。2019年1月-6月,这三大业务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6.06%、65.35%、59.47%。而在植脂奶油扩产建设项目全部达产后,海融科技将新增产能3.2万吨,较2018年底增加近六成的产能。

海融科技表示,基于对未来植脂奶油市场情况的良好预期,做好充分的产能准备,公司投资建设植脂奶油生产线技术改造,并于2016年四季度投入使用,从而导致2017 年度植脂奶油产能较2016年度大幅增加。2018 年,公司根据现有生产厂区场地安排,考虑到募投建设项目计划,将部分植脂奶油生产车间改建为卡仕达酱生产线项目,从而导致植脂奶油产能下降。

在产能利用不足的情况下,海融科技存货数额却连年走高。2016年-2018年,海融科技存货金额分别为3447.81万元、3704.97万元、4342.83万元。2019年上半年,其存货金额达3850.37万元,已超过2016年、2017年整年存货金额。从各报告期内的存货构成来看,原材料占比约为一半,库存商品约占三成,发出商品约占两成。

海融科技植物奶油 奶油的发展跨时代,民族企业海融科技铸就“中国奶油”

海融科技表示,公司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的占比较大。2016年-2019年上半年,其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1.23%、9.98%、12.20%、11.37%,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38%、7.86%、8.03%、14.84%。但存货余额约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16%-17%,“是合理的”。

对于产能消化问题,海融科技9月10日回复新京报记者称,为了保证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新增产能能够顺利消化,公司拟将完善产品品类,协同拓展销售,完善市场营销体系,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宣传力度等。另外,海融科技董事会已对本次募资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项目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未来整体战略方向。

对于存货连年走高,海融科技解释称,存货中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的占比较大,2019年末发出商品有所上涨。2017-2019年度存货余额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处于16%-19%的合理水平,存货结构、存货周转率与公司经营模式相适应,存货销售风险及发生跌价损失的风险均较小。并称其已建立了严格的存货管理制度,对存货的采购、分类、验收入库、仓储、发出、盘点等方面均有详细的规范和要求。

植脂奶油面临激烈竞争

公开资料显示,海融科技前身成立于2003年,以植脂奶油、巧克力、果酱等烘焙食品原料为主营业务,销售网络遍及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及印度、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与面包新语、米旗、好利来、中山采蝶轩等烘焙连锁企业均建立了业务关系。

2016年-2018年,海融科技营收分别为4.12亿元、4.71亿元、5.4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145.73万元、6959.3万元、7293.28万元。2019年上半年,海融科技营收、净利分别为2.59亿元、2107.80万元。

从收入构成来看,植脂奶油在海融科技年度营收的占比常年保持在九成左右,巧克力、果酱、香精香料业务相对而言增长乏力。海融科技也在招股书中提及,目前国内植脂奶油的主要生产厂商还有维益食品、立高食品等,规模化企业和小型生产企业并存,规模企业抢夺市场份额的态势趋于激烈。若公司不能持续创新,抓住机遇扩大业务规模,不断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将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海融科技植物奶油 奶油的发展跨时代,民族企业海融科技铸就“中国奶油”

近年来,海融科技陆续向市场推出了含乳脂植脂奶油、非氢化巧克力、可用于热加工的植脂奶油等新产品,并通过子公司一仆咨询为烘焙食品加工销售企业输出终端产品解决方案、品牌规划和运营管理培训等。但无论是在奶油产品还是在产品解决方案方面,海融科技都不乏竞争对手。

早在2016年,新西兰最大乳品公司恒天然就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安佳专业乳品专业伙伴”业务,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乳脂产品,并提供配套的专业解决方案。餐饮业务是恒天然第二大收入来源,也是增速最快的业务之一,奶油在中国饮料市场占比约90%,业务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合作品牌包括北京稻香村、五芳斋、广州酒家、西贝、海底捞、呷哺呷哺等。

新京报记者此前采访的3家烘焙连锁品牌均表示,其主要使用的是安佳动物奶油。北京一位连锁烘焙品牌创始人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一线城市大部分烘焙门店都会选择动物奶油,尤其是生日蛋糕,“大品牌已经基本不用植物奶油了。”

浙江某连锁烘焙品牌老板则表示,过去国内烘焙门店用植物奶油比较多,主要原因是动物奶油价格高。近几年随着“私房蛋糕”的兴起,产品有了价格空间,连锁饼店也跟上了步伐,选择动物奶油逐渐成为行业趋势,而动物奶油几乎被澳洲和欧洲品牌垄断。就植脂奶油市场而言,维益是目前国内市占率最大的品牌,海融、维益两品牌不相上下。

对于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海融科技回复新京报记者称,基于对市场的判断,海融科技自行研发设计配方,并根据各地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及各地气候条件等差异,区别研发和生产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植脂奶油产品。其在植脂奶油领域已具有成熟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特别在含乳脂植脂奶油技术、果酱产品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植脂奶油产品反式脂肪酸成分极低,符合市场主流发展方向,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未来,海融科技将在巩固目前在植脂奶油领域的基础上,继续增强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推动产品升级,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关联交易曾受监管质疑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海融科技控股股东为黄海晓,直接持有公司57.60%的股份。实际控制人为一致行动人黄海晓和黄海瑚,合计持有公司96%的股份。本次发行完成后,两人仍合计持有超过公司50%的股份,对公司重大经营决策等存在“控制权风险”。

历史上,海融科技与实控人之间曾多次发生资产收购和关联交易。2003年10月,海融科技前身上海海融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简称“海融有限”)成立,由上海欣融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欣融实业”)、黄海瑚共同设立,出资比例分别为60%、40%。经过几轮增资后,2014年9月,欣融实业将持有的海融有限60%股份转让给黄海晓。2015年12月,海融有限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4320万元。

2015年7月,海融有限从黄海晓和黄海瑚手中合计收购上海海象食品配料有限公司(简称“海象食品”)剩余40%股权,使后者成为全资子公司。同在2015年,海融有限收购了由黄海晓实控的海融印度公司(Shineroad Foods(India)Private Limited)99.99%的股权,并将果冻相关厂房、生产设备等资产转让给了黄海晓控制的印度公司U Foods。

海融科技植物奶油 奶油的发展跨时代,民族企业海融科技铸就“中国奶油”

招股书显示,除海融科技外,实控人黄海晓还同时控制着多家公司,其中不少涉及餐饮及食品领域,如上海传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欣融食品原料有限公司、北京申欣融食品配料有限公司、广州捷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而整个“欣融系”为香港上市公司Shineroad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的控股公司。

2016年-2019年上半年,海融科技与欣融食品及其子公司等关联方发生了少量关联交易,采购的产品主要为蔗糖脂肪酸酯、香兰素等食品原料和添加剂,关联采购总金额从2016年的542.55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911.6万元。

而海融科技此前申请IPO失利或也与此相关。证监会曾在2017年12月下发的股票首发申请文件反馈意见中提出,海融科技实控人及其近亲属控制着若干冠以“食品”字眼的公司,要求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说明与海融科技不构成同业竞争的判断依据,相关企业的采购销售渠道、客户、供应商等方面是否影响海融科技的独立性,以及海融科技向同一关联方采购、销售情况的原因及合理性。

此外,海外业务运营也给海融科技带来了一定风险。招股书显示,2013年、2015年,先后有两家经销商拖欠海融印度货款。2016年、2018年,海融印度与经销商发生票据承兑诉讼纠纷。此外,印度北帮一家面包房抽检不合格,在法院审理过程中辩称其使用了海融印度生产的原料,导致海融一度被当地法院传唤。

新京报记者 郭铁 图片 招股书截图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陈荻雁

相关问答

海融科技上市时间是什么时候?-股票知识问答-我爱卡

[回答]海融科技于2020年12月3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300915)。海融科技全称:上海海融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3年,自成立以来公司...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