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行业进入“精耕细作”深化期
【精品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的总体成绩不是太好,充电桩的新建数量虽在增加,但依然面临着服务质量不高、桩体布局不合理、商业模式不成熟、行业标准欠缺等种种问题。3月份,“新基建”国家战略正式部署,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迎来历史性窗口机遇,行业过往“粗放式”的成长将得到更多关注和改善。
于年中纵观,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待稳,行业基本完成原始布局和积累,以及“新基建”国策的大力加持下,充电桩领域可能将进入一段精耕细作的深化期。
1 半年回看:行业平稳恢复 优胜劣汰加剧
2020年上半年,受全球宏观经济低迷影响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被迫下降,充电基础设施同步呈现低速缓增的状态。
中汽协统计,2020年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20.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4.8%和43.4%,虽然5月环比有所增长,但同比下降仍达25.8%和23.3%。充电基础设施1-5月份增量为8.0万台,同比下降52.1%。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新增用户大幅减少,给充电桩持续盈利带来障碍;另一方面,充电桩行业自身产业链受到经济影响,整体经营和生存艰难,很多中小企业甚至倒闭关门。
仅以北京为例,行业人士透露,经过疫情“洗礼”,原本市场上有几十家充电运营商企业,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约20~30家规模以上平台还在经营,其余将近一半的企业老板被迫转行退出,而且多数都是小规模。这也与全行业的变化成正比,到2020年初,行业已有50%的经营者彻底退出。
“上半年的影响还是挺大的。”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主任张帆表示,受整体环境影响,今年充电桩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据他介绍,与往年相比,多数运营商在今年上半年没有新建桩机的计划,甚至表示能维持好现状就已经不错。随着总理讲话和联防联控机制等会议接连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鼓励和部署,五一之后,充电桩市场情况才逐渐好转起来。
该机构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129.9万台,同比增长33.1%。成员上报公共类充电桩55.1万台,其中交流充电桩32.1万台、直流充电桩22.9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8台。从2019年6月到2020年5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1.2万台。
自2015年开始,充电桩进入发展快速道,一度吸引众多参与者入局,2017年大小企业累计超过1000家。但由于行业投入大、运维成本高、使用率普遍较低等原因陆续被迫退出,代表企业如容一电动科技等。同时,特来电、星星充电等龙头企业经过长期的布局和持续投入,逐渐扭亏为盈,占据行业头部位置。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披露,截止到2020年5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共有8家,分别为:特来电(15.7万台)、星星充电(13.2万台)、国家电网(8.8万台)、云快充(4.1万台)、依威能源(2.5万台)、上汽安悦(1.9万台)、中国普天(1.4万台)、深圳车电网(1.3万台),仅此8家运营商的桩数便占总量的88.8%,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集中度较高。
“充电桩过去一直是简单的跑马圈地模式,现在逐渐站在了车主、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如何更方便安全的充电,让用户体验更好。”中电联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电动汽车与储能分会副会长刘永东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也意味着,中国充电桩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过程。
“充电桩当前需要做好一些基础工作,比如桩的更新换代。实际上,充电桩早期选址的位置都不错,但是经过两三年的技术迭代,可能性能跟不上,需要加速调整升级,以保障用户使用效果。”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能源汽车还在发展过程中,充电桩作为配套设施需要自我沉淀,跟上需求用户的需求。
2「私桩+专用桩」机会凸显
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可以大体分为公共充电桩、专用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三类。由于各领域需求不同,充电桩市场也分别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其中蕴含着新的发展机会和亮点。
“公共充电桩的建设速度已经放缓,这也与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放缓、私桩配建率提高等因素相关。”张帆介绍,即便是部分公共桩,也都有锁定的目标客户。一些充电场站虽然面向社会车辆开放,但实际上夜间或固定时段也是有固定车辆去充电的。充电场站会与大巴车、网约车等运营单位签订充电协议,用固定收入的方式保障成本和经营性支出。
虽然我国目前的车桩比仍然很高,充电桩整体数量需求巨大。但总体上,公共桩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初期红利的边际效应越来越小,而私桩和专用桩由于需求巨大,正被市场热切看好。
随着新能源乘用车越来越多的步入家庭,私人充电桩需求显著上升。由于灵活机动、可随插随用,私桩的优势十分突出。上述充电联盟预测,私人充电桩将在2020年大幅增长:公共充电桩新增预计15.6万台,私人充电桩则为37.3万台,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在2020年将达到66.7万台,私人充电桩数量则达到107.6万台,对比明显。
国网电动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全生明在近期以“新基建与汽车产业发展”为主题的“2020百人会汽车产业形势与政策高端研讨会”上指出: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公共充电桩建设超额完成了规划目标,但个人充电桩的建设则远远没有达到规划目标的要求。当前,电动汽车充电难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社区。
而随着老旧社区改造和新建小区配套的完善,社区已经成为各大平台运营商和车企的主攻阵地。目前,私桩建设仍与车企绑定最紧,比亚迪、北汽、上汽为头三号,以比亚迪市场份额58.7%为领先。但因整体私桩普及率较低,仍有巨大需求空间等待开发。在2020年4月9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蔡荣华预计,2020年全年新增私人桩将超40万个。
此外,专用充电桩领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专用桩最大的特点就是目标客户群体固定,规模和发展前景良好,且能够看到稳定营收,这成为投资机构的最大吸引力。“由于针对性的服务能将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售前售后体系完整,而且可以提供长期和精细化的高品质服务,所以运营效果较好。”张帆指出。
例如,海尔集团旗下的日日顺科技服务公司,从服务集团车队的充电设备开始,现已面向社会提供充电桩安装、维修、保养、巡检业务。但如果将这个全国运维的任务交给充电平台运营商,没有固定的用户群体导向做支撑,在成本和经营能力上都会面临巨大挑战。由于客户群体或者经营线路固定,充电需求也较为稳定,在可见的盈利支撑下,专用桩这一细分市场相对能够形成良性运转。
在充电桩全行业缓慢恢复的过程中,私桩与专用桩基于良好前景成为新兴的机会焦点,备受投资者和运营商的关注。下一步,如何快速布局、提升桩体的利用率和服务水平,将成为深耕此领域的重点方向。
3 平稳三五年 抓住新机遇
无疑,“新基建”带来的潜在万亿市场规模,以及新能源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等方向上的必然转型,都给了充电桩产业精细服务、提升质量、规范发展的更大助力,让行业有更好的环境和时机去沉淀,这被很多人视为历史新机遇。
蔡荣华认为,受疫情对充电量的影响,2020年公用桩安装进度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2021年开始公用桩新增装机有望明显加速。
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充电桩建设鼓励和补贴等方案:从“补车”到“补桩”+“补电”。6月10日,《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正式对外发布,提出2020年,北京将新建不少于5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100个左右换电站。
然而大量真实资金的进入是个理性过程,在新能源汽车产销低迷的大环境下,充电桩仍需要亦步亦趋,稳步向前。
“未来三五年行业发展会比较平稳,除非新能源汽车出现大幅增长,突然的爆发增长不太可能。“张帆认为,从市场情况来看,目前新桩建设速度已经放缓,运营车辆可能仍然会为了低价充电寻找偏远一点的充电桩或选择排队充电,但总体上,还是可以满足基本需求。所以强烈的建桩需求暂时不会出现,行业仍会平稳发展一段时间。
“我们预计到今年底,新能源汽车产量会在120万-130万。“崔东树表示,如此,配套充电桩的增速预期不会过快,但2021年,随着销量回升,增速值得期待。
车辆的增长是充电需求跟上的前提条件,上游关联电网、下游关联电动车,充电桩没有客户群体,难以独善其身。张帆表示,只有上下游各方,包括用户都愿意参与进来,共同推动整合,行业才会有更显著的发展。这也是各种新技术尽快落地实现的前提。
“未来,仍会保持3-5家头部企业主导的产业格局,但是,会有传统能源或关联企业大举进入这个领域,比如中石化正在布局四位一体基础设施,即加油、加气、加氢、加电,另外,加上换电市场的形成会对既有格局形成影响。“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秘书长许艳华在百人会近期研讨会上表示。
不过,总体来看,无论是业界专家,平台运营商还是行业其他参与者,对充电设施未来的发展前景都抱有信心并持乐观态度。对部分地方政府和规模企业来说,潜藏的万亿市场机会已经可以细化和拆分到每年的预备投入资金,加上产业链相关大数据的开发、智能有序充电等技术服务的进步以及车网互动等各大关联产业的进一步协同,充电桩整体向好的趋势毋庸置疑。
在新一轮基建潮来临之际,回归理性,深耕细作,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应该是充电桩从业者最好的选择。
执笔:楚晴
华南理工校友干出一只独角兽:微容科技估值超80亿
广东,刚刚又诞生一只独角兽。
上周,广东微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微容科技”)正式宣布完成B轮及B+轮融资,合计金额近20亿元人民币。坐落于广东略显偏远的云浮罗定市,微容科技投后估值超过80亿元 。
而这只新晋独角兽背后,创始人是一位华南理工大学校友——陈伟荣 。1959年出生的陈伟荣,早年毕业于华南理工无线电专业,职业生涯起步于康佳集团,一直做到了康佳总裁。浮沉多年,他在2017年再度创业,回到家乡罗定成立了微容科技,如今成功打入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透过陈伟荣,我们看到一座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黄埔军校——华南理工 。位于广州的华工历史悠久,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后来成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历经百年沧桑,这座巍巍学府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最为人称奇的是,这里走出的学生撑起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半壁江山。
63岁华工校友回家乡
干出一只硬核独角兽,估值超80亿
微容科技的故事,要从一位华南理工大学校友说起。
陈伟荣,1959年出生于广东罗定的一个农村家庭。19岁那年,全国恢复高考,给了他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陈伟荣成功考入了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根据校史的记载,当时陈伟荣是穿着露脚趾的解放鞋走进教室的。他曾回忆,如果不是因为考上了大学,自己可能一辈子就是个农民。
1982年,陈伟荣本科毕业,随即被分配到广东光明华侨电子工业公司,即是康佳集团的前身。在这里,陈伟荣从一名工厂技术员做起,此后历任厂长、集团公司助理总经理、董事副总经理、董事总经理等职。直到1994年,他被提拔为集团总裁 ,正式开始掌舵康佳。
陈伟荣在总裁的位子上,一干就是7年。在他掌舵期间,康佳集团的产品品类从彩电扩展到手机、影碟机、冰箱等,销售额更是增长至百亿元,成为深圳首家销售额过百亿的工业企业。1999年,康佳彩电产量超越长虹,一举成为行业龙头。
但在职业生涯最辉煌时刻,陈伟荣选择了急流勇退。2001年5月,陈伟荣卸任康佳总裁一职,投身到创业大军中。谈及离开康佳的原因,陈伟荣曾透露,尽管已实现了销售额过百亿目标,但集团要更进一步,他认为自己能力难及,同时也想亲身创业以挑战自我。
于是,陈伟荣在2002年创立了宇阳科技 ,杀入了MLCC(多层陶瓷电容器)赛道。创业初期,陈伟荣四处筹措资金。据《经济日报》报道,当时他为了寻求一家广州企业100万元投资,5次登门,坐在对方的办公室整日等待。最后,联想集团一口气投了陈伟荣1000万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2007年,宇阳控股集团登陆港股主板,陈伟荣收获了人生第一个IPO。不过他没有停下创业的脚步,又在2017年回到家乡广东罗定,成立了微容科技,定位于高端MLCC,志在突破这一“卡脖子”技术。截至目前,微容科技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网络设备、安防、计算机、家电、物联网以及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
预判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陈伟荣早早带领微容科技发力车规MLCC 。数据显示,纯电动车的MLCC单车用量约为18000个,使用数量远超传统的燃油车。经过几年时间研发,微容科技车规MLCC已实现0201-1210全尺寸系列的产品开发和生产,可用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三电系统 等全部汽车电子。而此次新一轮融资资金,也将用于新建成的厂房设备投入,以实现高容量、车规MLCC等高端产品的大幅扩产和持续研发。
一路走来,微容科技身后聚集了一支庞大的投资阵容。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微容科技至少获得4轮融资 ,既有OPPO、小米、华勤通讯、闻泰科技等产业机构,也有晨壹投资、联想创投、正心谷资本、招银国际资本、国投创业、京国瑞投资、粤科金融等知名VC/PE机构。一位参与了微容科技的投资人透露,微容科技投后估值已超过80亿元,已是一只独角兽。
回顾创业历程,陈伟荣曾表示微容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MLCC制造商,并且一直专心专注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有着匠心做好产品的耐心和准备。“匠心不是个简单说说的词,它意味着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永不放弃的坚持,任何时候都要把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放到首位。”
从何小鹏到曾毓群,一群华工校友
撑起新能源汽车半壁江山
沿着陈伟荣的足迹,我们发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闪烁着不计其数的华工学子身影。
缔造了“造车新势力”三巨头之一的小鹏汽车 ,何小鹏也是一位华工校友。出生于湖北黄石的何小鹏,自小成绩优异,1995年成功考入华工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毕业后,他先是加入了亚信公司,后又在2004年拉上大学校友梁捷一起创办了UC优视。后来在2014年,UC以43.5亿美元卖给了阿里巴巴。一夜之间,37岁的何小鹏实现了财富自由。
2017年,何小鹏的儿子出生,也促使他想做一点日后让儿子骄傲的事。此时,曾在广汽研究院任职多年的夏珩、何涛创立了小鹏汽车的前身——橙行智动,而何小鹏是这家初创公司的天使投资人之一,辗转之下,他选择全职加入。2020年8月,小鹏汽车敲响了大洋彼岸的IPO钟声,仅仅时隔不到一年,43岁的何小鹏又在港交所迎来第二次IPO敲钟,小鹏汽车最新市值高达1489亿港元。
在何小鹏身后,还有一位校友正在追赶他——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 。在广州长大,沈晖17岁那年考入了华工工程力学。后来,沈晖选择赴美深造,拿下工程和工商管理两个硕士学位。
回顾华工的求学经历,沈晖曾说:“我本科毕业就去了美国,华工四年的教育让我受益良多,让我能高蹈云端放开思维,也能卷起袖子一点一滴干活。”在美国多家巨头任职之后,2009年年末,沈晖回国加入吉利集团担任高管,一干就是6年,期间萌发了创业念头。
2015年10月,沈晖正式创立威马汽车。仅历时16个月,威马汽车就自主建成投产了智能制造整车工厂。这家造车新势力背后聚集了一支豪华投资阵容,不乏红杉中国、腾讯、百度、SIG海纳亚洲等知名机构的身影,同时也正奔赴科创板IPO。
在造车界奋战的,还有一位华工老学长,即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 。1956年出生于海南临高的黄宏生,大学就读于华工无线电工程专业。毕业后,黄宏生先是进入国企工作,后在1987年辞职下海,创立了日后鼎鼎有名的创维集团。令人意外的是,当黄宏生来到53岁时,却又一头扎进了新能源汽车制造,创建了开沃汽车集团。
“十年前,当我二次创业初进新能源汽车行业时,除了要应对这一陌生的行业,还要抵挡旁观者讥笑和怀疑的目光,或许从开始他们就认定我是一个进入汽车行业的失败者,他们猜测我这个‘家电佬’究竟能在汽车行业待多久。”黄宏生曾回忆。
还有一位典型代表,便是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 。1968年,曾毓群出生在福建宁德一个农民家庭,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本科毕业后,曾毓群先被分配到福建的一家国企工作,后又来到东莞新科磁电厂做一名工程师。
1998年,他考入了华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系,取得了硕士学位。此后,曾毓群与当两位老同事共同创立新科源科技(ATL),主营消费类产品电池,凭借拿下包括苹果在内多家大厂的订单,ATL一举打开市场。
2011年底,曾毓群果断将ATL的汽车动力部门剥离出来,成立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电动汽车、储能锂离子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短短十年时间,宁德时代迅速崛起成为动力电池绝对霸主,市值更是突破万亿大关,高达1.3万亿元。
而曾毓群的老对手,亿纬锂能创始人刘金成 ,同样是华工校友。出生在湖北沙洋县的刘金成,1981年考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物理化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刘金成到一家国营工厂工作了5年。此后,刘金成受聘担任德赛能源科技副总经理,负责手机电池、碱性电池等产品的开发生产。
创业的念头也在刘金成心中萌生,于是他在2001年成立了亿纬锂能的前身惠州晋达电子有限公司,仍然去做锂电池。期间,刘金成还继续了求学之路,拿下了华工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学位。时至今日,亿纬锂能位列全球动力电池企业前十,最新市值2148亿元。
放眼望去,还有诸多华工校友活跃在新能源造车一线: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长安福特总裁何晓庆、宝能董事长姚振华、大洋电机董事长鲁楚平、巨湾技研董事长黄向东、华锋股份创始人谭帼英、通达电气董事长陈丽娜、博雷顿科技董事长陈方明等等。
用何小鹏的话来说:“如果你是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学生,你想要造车的话,只要在校友群里面吱一声,学长们就已经帮你把供应链给搞定了。”
为何会是华工?
华工校友凭什么占据了新能源汽车半壁江山?
这要从华工的一段历史说起。以工见长的华工,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早在20世纪70年代,华工就开设了汽车专业,且在8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展汽车电动技术的研发和教学,出版了自编教材《电动汽车学》。这里有一处细节:华工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是该校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拥有多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这意味着在汽车领域,华工已深耕四十余年 。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大学校长高松曾梳理,华工的秘诀之一在于提早布局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着力培育新能源汽车领域急需的复合型、交叉学科人才,为行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是一个高度集成综合的创新行业,对具有跨学科、跨行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十分强烈。据了解,华工有1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此外,汽车零部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和机构先后在华工建立。
而秘诀之二则是华工不仅推动学科交叉,还十分注重产学合作 。高松曾介绍,车辆工程等专业推行“五位一体”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广汽集团、东风日产、亿纬锂能、蓝微新源等企业深度参与汽车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全过程。
秘诀之三在于“+智能” 培养模式。随着AI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最重要的落地场景之一,更是演变成一场智能汽车之战。为此,华工不仅继续加强新材料、新能源、自动化、车辆工程等优势学科的学习和实践,还更加重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通过实施‘+智能’培养模式,强化人工智能基本技能培养。目前,华工已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还建设了8个人工智能辅修微专业。
“科学研究要顶天立地” 这是华工一直以来恪守的理念。所谓“顶天”,强调要担当起为国家战略服务的使命;“立地”,则是侧重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推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关键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这与“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华工校训不谋而合。
每一个成就,除了个体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时代背景。正如何小鹏曾说,华工的很多校友挑选了需要长时间有韧劲的赛道来创新,因而更具爆发力。“当然,这并不是华工的校友会看天时地利,而是大家一直在做,刚好又符合国家发展规划成为政策鼓励的对象,因而乘势而起。”
回想十年前,没有人会想到新能源汽车日后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时至今日,这已是一场能源保卫战,也是一场不能输的战役。而一个个华工学子,意外投身到了这场时代洪流之中。
相关问答
新能源车充电要充满-汽车维修技术网
[回答]基本所有电动百汽车充电时长在5-10小时以内,这是最常见的充电模式。另外慢度充是电动汽车最安全、最常规问的充电方式,也就答是交流充电,充电过程普...
新生儿窒息能治好吗_千问健康
新生儿窒息能治好吗_千问健康
插电式混动到底靠谱不?是否只是过渡技术?-太平洋汽车
[回答]2018年,我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DM)产销分别完成28.3万辆和27.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2%和118%。可见,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
发动机真空系统的作用及原理-汽车维修技术网
[回答]qcwx_s2()
电动开瓶器礼盒的价格哪位清楚?-一起装修网
[回答]电动开瓶器礼盒的价格如下:民权县鲁予塑业有限公司的价格是40元*市江城区八方五金制品厂的价格是50元永嘉县容大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的价格是56元网上...
家用小型电动绞肉机什么牌子好-一起装修网
[回答]家用电动绞*机不仅仅可以用来制作*馅,不同食物搭配使用家用电动绞*机可以做出汉堡陷、饺子陷、包子陷、各种*丸、各式沙拉和果汁。家用电动绞*机中...
汽车电路原理与维修-汽车维修技术网
[回答]qcwx_s2()
什么是自动断路器,有什么作用?-设计本有问必答
主要特点断路器的特性主要有:额定电压Ue;额定电流In;过载保护(Ir或Irth)和短路保护(Im)的脱扣电流整定范围;额定短路分断电流(工业用断路器Icu;家...
电动汽车充不电怎么回事-太平洋汽车
[最佳回答]如果是使用时间较短的电池,由于短时间过度放电导致的极板轻度硫化,可以用去硫化充电的方法来修复,但是电瓶的容量只能恢复到额定容量的80%左右。电...
【唐新能源我在直流桩600V最多是25kw,充一会变成18kw...
比如充电桩的功率、电动汽车的电池类型、电池剩余电量等等。一般来说,直流桩的...如果电池已经使用过一段时间,容展开58汽车为您提供(汽车报价,行情导购,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