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一方科技成果转化的“沃土”(在一线)
来源:人民日报
江苏积极试点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培一方科技成果转化的“沃土”(在一线)
蔬菜大棚和地膜可以自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术后缝合的线头以及固定骨折位的夹板可以被人体自然吸收……这些新材料产品,来自南京微界面技术研究院的一项自主创新技术转化。
走进研究院的实验室,只见由玉米粉生物发酵形成的透明液体状乳酸,经过塔式反应器和分离器实现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组分分离,再在结片机中“变身”为雪白色粉末——可降解的聚乳酸单体。
正在带领团队进行技术迭代的研究院负责人、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张志炳告诉记者,这项技术的奥秘在于,将化学制造过程中气体、液体、固体之间分子传递的“界面”放大,相当于在不同物质之间搭建了一条超高速公路,将物质和能量的传输效率提高数百倍,解决化学品生产中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低效益等普遍性问题。
在20多年前,张志炳团队便开始研究微界面反应强化技术了。但科研成果从大学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的过程,也像隔着“界面”:科研人员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的界定,一直未明晰。
“产学研合作多是企业与学校签订协议,以项目制方式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成果和收益归学校所有,学校再给课题组一定奖励。”张志炳说,这样的模式对科研人员评级晋升、物质回报等方面的激励作用有限,且成果转化流程复杂、周期较长,因此产业化动力不足。
如何打破“界面”,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不敢转、不愿转等难题,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020年,教育部、科技部等9部门联合推出一项改革: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南京大学是江苏的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创新探索科研人员利用成果开展作价入股、赋予长期使用权等具体举措。
政策激励下,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南京大学与张志炳团队建立南京微界面技术研究院,以公司化形式运营。“因专利数量多,我们申请了‘赋予长期使用权’。专利有效期内,研究院与学校约定专利使用费的上交方式,在研究院内部,团队享有控股权。”张志炳说,这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当前,微界面反应强化技术现已在炼油石化、新材料、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落地30余个项目。“单套40万吨以上微界面丁辛醇工艺包等项目,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展现出科技自立自强。”张志炳话语中充满了骄傲。
记者了解到,在4家高校院所被列入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国家试点基础上,2023年下半年,江苏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支持14家单位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省级试点。
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活跃度显著提升。目前,南京大学等4家国家试点单位共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81项,涉及专利589件,转让或许可方式转化的合同到账金额2.14亿元,作价投资金额5.37亿元。14家省试点单位已赋权转化110项,涉及专利227件,转让或许可方式转化的合同到账金额678.75万元。(本报记者 姚雪青)
湖北一方科技取得基于人工智能的水质水生态监测方法及系统专利
金融界2025年6月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湖北一方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水质水生态监测方法及系统”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8822084B,申请日期为2024年06月。
本文源自金融界
相关问答
一方科技附近周边哪里有档案(资料)馆-公交站点周边-图吧公交
图吧公交带你一起发现一方科技附近档案(资料)馆、一方科技周边档案(资料)馆、一方科技附近档案(资料)馆大全等更多一方科技周边档案(资料)馆。
江西科技学院值得读吗?
值得读。1.江西科技学院是一所本科层次的普通本科高校,拥有良好的教学资源和优秀师资,具有相对较高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2.该学院除了在普通本科教育方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