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帮手科技有限公司 “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脱贫路上“好帮手”

用户投稿 3 0

“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脱贫路上“好帮手”

新华社天津12月2日电(记者周润健)赵飞和李江阔虽然单位不同,专业不同,但他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天津市科技局和甘肃省科技厅联合认定的“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天津市科技局与甘肃省科技厅联合认定了首批“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共145名,为甘肃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这145名‘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来自中央在津及天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围绕甘肃特色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开展服务。”天津市科技局社会发展与农村科技处处长刘建军说。

青稞是甘肃省甘南州的主要粮食作物,但由于种植技术落后,产量常年徘徊不前,影响当地藏族同胞的收入。

原有技术落后,就推广先进技术。天津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赵飞带领技术帮扶团队在不同类型青稞种植区集中连片地带,累计建成青稞增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1500亩,以生物技术为辅助,提供优良青稞品种。

好帮手科技有限公司 “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脱贫路上“好帮手”

今年9月,专家组对示范基地进行了验收,经现场测产,示范田亩产224公斤,较当地平均基础亩产150公斤增加74公斤。

亩产提高了,藏族同胞的收入自然也就增加了。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甘南州卓尼县申藏乡冷口村村民委员会专门给天津农学院写了一封感谢信。

“有了‘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这个身份,受援地区的百姓就把你当成了自家人,尤其是帮扶见效果后,他们就更加信任你。”赵飞说。

高原夏菜是兰州农业最具特色、最具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及知名农业品牌之一。如何“精耕细作”这个特色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是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江阔的主攻方向。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存在采前缺乏标准化栽培管理、病害严重、大量使用农药,采后保鲜冷链物流水平低、损耗大、鲜切初加工与精深加工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等问题。”李江阔说。

“把脉确诊”后,李江阔和他的技术帮扶团队开出了“药方”。除了提供当地急需的技术支持外,还联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浙江大学、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等国内领域领军团队共同攻关,为全面解决兰州高原夏菜从标准化种植、采收、预冷、包装、贮藏、鲜切、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我们打出的‘技术组合拳’,兰州高原夏菜贮运保鲜技术取得突破性成果,与传统保鲜技术相比,保鲜期延长了30%以上。”李江阔自豪地说。

扶贫,重在“扶智”,这是赵飞和李江阔在扶贫中的共同感受。“科技特派员最大的财富就是手里的科研技术和科技成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受援地区百姓掌握了先进技术,才能从根本上脱贫致富。”李江阔说。

“天津目前有农业科技特派员1000余名活跃在基层一线。今后,这支队伍中会有更多的人成为‘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成为脱贫路上的‘好帮手’。”刘建军说。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来源:人民网

人的命脉在田。

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中央会议,还是考察调研,耕地保护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头牵挂的大事。

从中原粮仓到天涯海角,从东北平原到塞上江南,一次次考察调研,察墒情、看苗情、问收成。总书记站在田间,思虑深远。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好帮手科技有限公司 “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脱贫路上“好帮手”

2021年10月23日,农民驾驶收割机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流峪镇北申庄村田间收获玉米。(新华社发)

“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田,产的是粮,装的是民生社稷。

在“大包干”发源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总书记细心叮咛,“现在正值抽穗灌浆的关键时期,要加强田间管理,实现丰收,今年的白馍能吃到嘴里了”。

对于有着7年知青岁月的总书记来说,对土地、庄稼总是抱有深情的关切。

早在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大家立了军令状,必须做到,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

时隔近9年,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再次强调:“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久久为功,善做善成。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开始构建四梁八柱,各种管控型政策工具不断完善。

好帮手科技有限公司 “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脱贫路上“好帮手”

无人机拍摄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新华社发)

“农田必须是良田”

田,不仅要保量,更要提质。

“农田必须是良田,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努力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更高要求。

一方面是节流。2020年7月,总书记又一次踏上吉林的黑土地,来到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头顶烈日,步入玉米地深处,总书记走到黑土断面观测点近距离察看黑土保护情况,语重心长道:“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另一方面是开源。今年3月,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相继在海南三亚和湖南长沙挂牌。中心的设立,将推动提升我国粮食科技创新和盐碱地生态修复能力,为突破“藏粮于地”空间、拓展“藏粮于技”储备开辟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春耕一线,广袤田畴,新品种、新农艺、新模式不断落地,北斗导航、无人机、物联网成了种地的好帮手。

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9亿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

好帮手科技有限公司 “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脱贫路上“好帮手”

黑龙江垦区建设水稻喜获丰收。(新华社发)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田,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国家战略。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位于河南南阳市淅川县的陶岔渠首枢纽考察途中,走进一处麦田察看小麦长势,看到丰收在望指出:“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

保护耕地,总书记心中有3本账:一本经济账,一本生态账,更有一本政治账。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我反复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问题。”

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也是农业的“芯片”。总书记高度重视种源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总书记提醒,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2021年,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涝自然灾害等诸多不利条件下,我国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比上年增长267亿斤,继续稳定在1.3万亿斤台阶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3公斤,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谆谆叮嘱,化为粮食丰收的喜报;殷殷期待,凝成共同奋斗的动力。

我们的饭碗一定端得稳、端得牢、端得好。

策 划:温红彦 叶蓁蓁 罗 华 杜尚泽

统 筹:张 炜 李 翔 周 贺

文 字:李 鹤

配图编辑:陈 羽

视频编辑:严川吉雨 赵 纲 石丽峰

视觉设计:马 婷

相关问答

用千家万户造句急死了_作业帮

[回答]电视把多姿多彩的世界带入了千家万户.伴随着科技领域的突破与发展,我们的清洗机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您美化生活最可靠的好帮手.电视把多姿多彩的世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